您的位置:首页 > 健康营养专题 > 养
科学成果
推荐阅读
女人补血、调节—因人而异
发布时间:2015-11-18 11:19:25 | 文章来源: | 作者:河北健康管理研究会 | 点击次数:6129


    女性补血要因人而异,不同体质的女人补血方法也不同。找准你属于哪种体质,现在就行动吧!不同体质女人的补血方案。



血虚——经常犯懒不是我的错

症状:
1、常感身体倦怠
2、看看镜子中的你,脸色苍白,没有一点血色
3、梳头时头发掉了不少?月经量日渐稀少
中医诊:血虚
西医诊:到医院检查,可能除了血常规化验发现红细胞偏低外,其他指标均没什么异常。


● 找原因

除了先天不足外,长期的劳累、压力过大、营养不足都可能造成血虚。外伤、手术以及月经量过多和女性生产等也会造成失血过多,出现血虚。


● 调养重点——

1、食物进补
通过饮食来补血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。平时可常吃补血食物,如菠菜、花生、莲藕、黑木耳、鸡肉、猪肉、羊肉、海参等;水果可选用桑椹、葡萄、红枣、桂圆等。这里推荐一款偏方——补血甜汤。
【原料】水发黑木耳50克,花生50克,红枣15枚,山药100克,冰糖适量。
【做法】把原料洗净放入沙锅,加适量的水,炖煮2小时左右即可。
【用法】每天喝一大碗,坚持1周就能有明显的效果。
2、按摩四大补血穴位
每天花15分钟按摩补血四大穴位,能辅助调节血虚。这四个穴位分别是关元穴(脐下约1.5寸处)、气海穴(肚脐下方约3寸处)、足三里穴(外膝眼下3寸、胫骨外侧1横指处),三阴交穴(下肢内踝上3寸、胫骨后缘处)。
【专家叮咛】
⑴血虚常伴气虚存在,因此,在选用补药时还应适当加些补气药物,如黄芪、党参、鹿茸、甘草等。这样可增强补血药的效果。
⑵中医诊断的“血虚证”中一部分是贫血患者,但不一定被诊断为“血虚证”的人都出现贫血的化验指标。
⑶补血期间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,因为补血的营养成分在油脂成分少的情况下好吸收。少吃辛辣刺激、过冷和过热的食物,以保养脾胃,促进吸收。


血瘀——痛经也有前世今生

症状:

1、月经推迟

2、小腹疼痛

3、经血不但颜色暗紫,而且还有好多血块

4、皮肤粗糙不再细滑,面色晦暗无光,常有黑眼圈

5、小腿处常常出现“青筋暴露”。

中医诊:典型的血淤

西医诊:可能除了血黏度略有增高外,没有任何问题。


● 找原因

导致血瘀的因素有很多:着凉,为了美冬天也坚持穿短裙子;脾气大、压力大或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,导致脾气急躁,心情长期不愉快等。


● 中医调养重点——活血化瘀瘀

1、饮食进补
多吃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功能的食物,这里推荐一款偏方——莲藕红花炖排骨。
【原料】排骨500克,鲜藕300克,红花5克,料酒5克,盐适量。
【做法】排骨、藕切块,放入沙锅中,加红花、料酒、盐和适量水,烧开后撇去浮沫,小火炖至肉烂即可。(注:红花性热,体质偏热的女性谨慎使用。应遵医嘱。)
【用法】一般每周吃一次,连吃1个月见效,但月经期、孕期禁吃此方。
2、精神保养
遇事不要太激动,多和朋友聊天、出游,避免过度紧张、劳累,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。
3、多做运动
运动可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,为您推荐一套简单的办公室活血操:
站在椅子后,双手扶住椅背,两脚分开同肩宽,吐气时蹲下,吸气时站起,连续做6次;面向桌子站立,双手撑在桌边,挺胸仰头,身体向后弯,坚持5秒还原,重复动作6次。
【专家叮咛】
⑴血瘀的女性不宜吃寒凉食物,如冷饮、西瓜以及刚从冰箱里取出的食物。
⑵少吃肥肉、甜食、油炸食品、盐和味精,以避免血黏度增高,加重血瘀的程度。


血寒——我不是冷血动物

1、一到秋冬季节就会手脚冰凉,吃点凉东西就要哆嗦半天,常觉得小肚子发凉,

2、月经的颜色发暗。

中医诊:血寒

西医诊:可能检查无任何症状!


● 找原因

血寒是相对少见的一种情况,指局部脉络寒凝气滞、运行不畅所表现的征候。如果“肾阳”不足,血液得不到适当温煦就会变冷。


● 中医调养重点——散寒

1、食物进补
这种体质的女性平时要多吃温性、热性食物。益母草炖牛肉既能暖身又能预防瘀血,很适合血寒证。
【原料】牛肉300克,益母草10克,姜2大片,盐适量。
【做法】将原料放进沙锅中,加水烧开后撇净血沫,小火炖肉至肉烂即可。
【用法】每周吃2次。
2、注意保暖
尤其是手脚和小腿,热气是往上升的,下肢暖了全身就不冷了。另外,还要保证充足睡眠,平时多晒晒太阳。
【专家叮咛】
⑴血寒的人要忌食寒凉、生冷食物。
(2)冬季从室外进到温暖的房间要注意及时脱掉厚衣服,免得太热而出汗,反而会使身体感到更寒冷。


    可能这些症状不是单一的发生在你的身上,会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症状,尤其是血凝,容易伴随其他血症同时出现。因此,用中药调理时,应咨询专家再用药。

 
健康营养客服
健康热线
0335-8061536
健康营养交流群
0